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拟邀师资
高管课程
培训专题
课程大纲
名师资讯
联系我们
客户案例
网站首页
>>
课程大纲
>>
查看详情
周天勇教授《宏观经济与增长动力转型》课程大纲
2025-11-21 15:52:50
周天勇教授《宏观经济与增长动力转型》课程大纲
一、课程导论:宏观经济与增长动力转型的核心逻辑
宏观经济的基本框架
定义与核心指标:GDP、物价水平、失业率、国际收支等。
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计划行政与市场机制的双调节系统。
增长动力转型的必要性
传统增长模式的局限性:要素投入驱动、低效率配置、体制性剩余。
转型目标: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从低效配置向高效利用,从体制禁锢向市场主导。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奇迹
关键节点:1978年、1992年、2001年三次高增长启动。
增长来源:体制改革释放生产力、技术进步、全球化红利。
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
短期压力:投资和消费增长率下行、出口不确定性增加、地方债务扩张、养老金支付压力。
长期挑战:人口结构转变(少子化、老龄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体制性剩余规模庞大。
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的预测与分歧
国际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在4.3%-4.5%之间。
国内乐观预测:增速可能达到5%。
学术分歧:体制改革能否释放增长潜能,全要素生产率能否支撑中高速增长。
三、增长动力转型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
索洛模型、哈罗德-多玛模型、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等,均假定体制不变,无法计算体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渐进转轨国家的特殊性
中国与瞬时转轨国家(如俄罗斯、东欧)不同,体制变动是长期、渐进的过程。
体制变量化的必要性:将体制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解释过去增长并预测未来趋势。
周天勇教授的模型创新
模型1(资源分布与效率模型)
:
公式:GDP增长 = 资源总量 × (市场竞争领域配置比率 - 计划行政干预领域配置比率) × (市场竞争领域生产和需求效率 - 计划行政领域生产效率和需求效用) / GDP。
逻辑:通过计算体制变动导致的资本分布和利用效率变化,量化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模型2(土地与房屋资产化模型)
:
公式:GDP增长 = 土地或房屋总面积 × (允许交易1,不允许交易0) × 当年发生的交易率 × (有市场价格1,无市场价格0) × 市场价格水平 / GDP。
逻辑:通过计算土地和房屋资产的交易和价格变动,评估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综合模型
:
结合生产函数、凯恩斯分配模型和支出模型,构建供给、分配和需求三方面的国民经济运算模型。
特点:与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相符,用于推算未来增长,强调体制性剩余的释放。
四、增长动力转型的关键领域与改革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素市场化配置
:
劳动力:放开户籍制度,促进人口流动,释放体制性剩余劳动力(约1.3亿人)。
资本:降低国有企业资产占比,提高国有经济资本生产效率,减少低效资本配置。
土地:推进土地资产化,允许土地交易,释放土地财富溢值。
创新全要素生产率
:
澄清误解:全要素生产率不是找出更多生产要素,而是将GDP中的残差或余值分解到具体要素。
提升路径:通过体制改革提高要素利用效率,而非单纯依赖技术进步。
需求侧潜力释放
人口城市化
:
目标:到2035年,人口城市化水平提升至82%,部分常住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彻底市民化。
路径:取消户籍门槛,提供市民待遇,让农民通过土地交易、入股和出租获得财产收入。
就业工业化
:
目标:到2035年,非农业就业比率提高至约92%,城镇工商服务业吸纳1.07亿人转移就业。
耐用品消费升级
:
汽车、居住等耐用品需求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分配与需求侧体制协同改革
减税降费
:
切实下调社保费率,降低企业融资、运输、能源和用地等成本,缓解企业利润摊薄和亏损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释放消费潜力。
五、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案例
1978-2008年:国有企业资产占比从80%降至20%,推动年均1.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2009-2023年:国有企业资产占比回升至40%,因效率较低造成0.8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损失。
土地资产化案例
城乡土地和房屋价值:2023年约700万亿元,预计2035年增至1000万亿元。
土地交易和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模型2计算,释放土地财富溢值。
人口城市化案例
中国与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的比较:农业就业比率标准值为10%,中国扭曲值为24%,差值14%,阻碍人口迁移淤积的体制性剩余劳动力规模约1.03亿人。
六、课程总结与展望:实现长期中高速增长的路径
改革是唯一出路
体制性剩余规模庞大:体制性剩余劳动力约1.3亿人,体制性剩余资本约265万亿元,体制性剩余建设用地约1.32亿亩。
改革方向:要素市场化、土地资产化、分配和需求侧体制协同深化。
未来增长目标
2035年初步实现现代化,2049年成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经济增长速度:未来11年保持年均4%的增长,跨越中高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研究结论与学术贡献
理论创新:将体制变量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填补渐进转轨国家经济计算科学方法的空白。
实践意义: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体制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
标签:
周天勇教授
嘉宾演讲授课电话:
13811229543
(工作日8:30-18:00,仅限演讲
其他
勿扰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811229543
京城名师培训网
京ICP备19057469号-2
电话:13811229543 手机:13811229543
技术支持:
友点软件
网站首页
电话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