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简介:
主要职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农村发展、中国经济、中国与亚洲经济
教育经历:1984年在浙江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1987-1990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4-1995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经济系研究员、高级讲师(1996-2000)、中国经济项目主任(1996-1998);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世界银行访问研究员(三个月);1998-1999年,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eneral Mills金融与经济学国际讲座教授;2000年5月-2009年,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经济与市场分析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2009年至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2015年0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任命黄益平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曾还担任Serica投资基金董事、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巴克莱董事总经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首席经济学家,以及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五矿信托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主导的网商银行的独立董事。
主要兼职: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兼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Crawford公共政策学院Rio Tinto中国经济讲席教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现任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英文学术期刊《China Economic Journal》主编和《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副主编,2018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命为外部监督顾问小组成员(Member of The External Advisory Group on Surveillance)。《财经》杂志特约撰稿作者,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论文指导老师(2005-),学术杂志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编委会委员(2003-),上海《新财经周刊》顾问(2003-),香港岭南大学国际银行与金融硕士项目名誉顾问(2001-),亚洲经济论坛成员(论坛先由哈佛大学后由哥伦比亚大学、韩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和日本庆应大学等主办,每年在美国和亚洲举办两次研讨会,2001-)。
学术成果:专著:Growth without Miracles:Reading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era of reform,co-editor with Ross Garnau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513 pages);China’s Last Steps Across the River:Enterprise and bank reforms,Asia Pacific Press,2001(236 pages);应用数量经济学,与宋立刚合著,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易纲、海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49页);Agricultural Reform in China:Getting institutions righ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225 pages)。
学术期刊论文:‘China’s asymmetric market liberalization:The great ascendancy and structural risks’,Asian 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forthcoming;‘The impact of Sars on Asian economies’,with Don Hanna,Asian Economic Papers,2004,3(1,Winter):pages 102-112;‘Is Meltdown of the Chinese Banks Inevitable?’,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4,December),pages 382-387;‘Foreign entry into Chinese banking:Does WTO membership threaten domestic banks?’,with John P.Bonin,The World Economy,2002,25(8,August),pages 1077-1093;‘Bank restructuring in post-crisis Asia’,with Don Hanna,Asian Economic Papers,2002,1(1,Winter),pages 3-42;‘Dealing with the bad loans of the Chinese banks’,with John P.Bonin,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1,12(2):197-214;‘Do Chinese grain farmers maximise profits?’,with K.P.Kalirajan,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54(4):522-532;‘How important is APEC to China?’,with Yongzheng Yang,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1999,38(3):328-342
中文期刊和论文集中发表的文章:“国际货币体系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5-6期;“亚洲汇率波动及政策挑战”,《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处置中国银行的坏帐”,与John Bonin合写,比较社会与经济制度,No.6(12月期),1999;“制度变迁与长期增长”,经济研究,1(1997):72-79,北京;“中国粮食政策的第三种选择”,农村经济文稿(农业部编),3(1997):29-33,北京;“中国与国际贸易体系”,与郜若素合写,收录于宋立刚与黄卫平合编的中国贸易改革:政策与进程,1997,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与郜若素和蔡肪合写,收录于梁鹰编《中国能养活自己吗?》,1996,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论化肥价格的双轨制”,经济学周报,1989年5月20日,北京;“关于改造中国传统农业的初步思考”,农业经济问题,3(1988),北京;“中国粮食的现状与政策”,粮食经济研究,1(1988),南京;“关于经济发展的哲学思考”,发展研究,1(1988),昆明;“双轨工业化过程与农业发展”,改革与战略,1(1988),南宁;“农业市场改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经济与社会,1(1988),北京;“转型阶段地方政府与部门的行为”,发展研究通讯,23(1987),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关于县级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郭书田与牛若峰主编,农村经济进一步改革的研究,1987,江苏科技出版社,南京;“供求关系与农业价格政策”,农业技术经济,5(1987),北京。
政策咨询: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亚洲应对美国次债危机的政策,2008;亚洲开发银行,亚洲金融危机十年之后的汇率政策与资本流动,2007;参加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香港和越南等中央银行和政府召开的金融机构经济学家政策咨询会议;中国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1999-2000;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私有制与企业改革,1999-2000;世界银行,越南农村发展战略,1998;联合国开发署,中国融入世界经济,1997-1998;国际劳工组织,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移民压力,199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的增长与通货膨胀,1995;经合组织,中国的贸易改革以及对经合组织成员的影响,1994-1995;经合组织,中国的粮食与油料作物部门,1994;亚太经济小组,亚太经济框架,1990-1998;世界银行,中国的农业价格政策,1987-1988
主要荣誉: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1994;澳大利亚国立大学John Logan数量经济学奖,1990
讲课预约电话:李助理 13811229543(微信)【非培训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