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70年前,也就是1948年12月,辽沈战役已经结束了,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开始了。所以我们今天回顾“三大战役”,对于启迪当下有着重大意义。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中国的土地上角逐了20多年。三大战役之后,周恩来讲“剩下的只是打扫战场而已”,能够出现这个情况确实超出了当时中国人以及世界舆论的普遍预料。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兵力是共产党的30倍,占领区是解放区的3倍,怎么在三年时间内就兵败如山倒呢?这看起来是个军事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回头看,70年前,千千万万中国老百姓用小车支援解放军,这个历史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有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有了新中国,我们的生活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旧中国一穷二白,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而解放前旧中国国民产值在全世界第十几位,工业产值在全世界第26位,连葡萄牙都比不上。
近两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一个词——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就是共产党最初的奋斗目标——为人民服务。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美国时,在答记者座谈会上讲过,当年他在梁家河当村党支部书记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而且经常能吃上肉,就是让人民过美好的生活,而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的正是共产党人过去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赢得老百姓的拥护。
美籍华人画家曹勇 《重返梁家河》
今天中国崛起需要硬实力、软实力,硬实力是钢铁、煤炭、飞机、大炮、石油。软实力则是民主凝聚力、人的奋斗精神、创造的智慧。当年要是拼硬件,共产党肯定拼不过国民党,但是我们软实力占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斗精神就是软实力。今天我们讲发扬软实力,还是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群众路线。
一、国共两党为什么非要打仗不可?
现在很多人搞不清楚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什么打仗,都是中国人,不打不行吗?为什么打?因为残酷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逼得共产党非得建军、非得革命不可。
人类自诞生以后战争就不断,对于发生战争的原因,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战争就是争夺生存空间,这个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发展起来很可怕。希特勒遵循的就是这样的理论,优秀的民族要有更多的生存空间,这就是法西斯理论了。
马克思主义强调战争是人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产物。国内战争不是生存空间的问题,而是阶级矛盾的战斗。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奠基者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胜败关键是政治原因,打仗幕后主要的手是政治因素,国民党当年失败的关键也是政治上的失败。
国民党统治20多年,搞得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蒋介石虽然抗日了,但把大半个中国都丢了,这是中国近代对外战争中损失最惨的一次。现在社会上一些“国粉”、“蒋粉”吹捧国民党,有的是无知,有的则是别有用心,想否定中国革命,国民党如果搞得好,为什么会被人民推翻呢?
我发现这几年中国舆论媒体界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单纯进行民族主义教育,不讲民族内部的进步与反动,凡是在抗日阵营的全是好的,结果导致抗战节目出现严重偏差,参加抗战的军阀抗战、流氓抗战、土匪抗战、金陵十三钗抗战被演绎得一塌糊涂。日本确实得罪了中国各阶层,中国很多黑暗势力也参加抗战,这一点要承认,但是不能歌颂。
蒋介石执政20多年,有两个问题没解决。一个是统一问题没解决,国民党内部都没统一,李宗仁、白崇禧这些人还想推翻蒋介石呢。另一个是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民生问题。
三大战役国民党为什么失败?蒋介石自己也有反思。1949年初,淮海战役刚结束,蒋介石回到故乡待了三个多月,那时候他已经准备逃离大陆了,他在日记中写道,20多年了看到家乡一点变化都没有,自己也感慨当政多年对改善民生未曾着手。但是,他对外是不承认这一点的,到了台湾就说共产党胜利靠的是间谍。那不是胡闹吗?有点军事知识的都知道情报虽然有用处,但是情报不能形成战斗力。没有军队、没有群众支援,再有情报也没有用,国民党的根本问题是丧失人心。
当年国民党没有解决占中国人口80%的贫苦农民的问题,不是杀富济贫,而是杀贫济富。当年四大家族中孔宋两家绝对是最有钱的,按美国当年联邦调查局调查,他们至少有十几亿美元存在美国银行里,有的还投资在巴西,后来孔祥熙贿赂美国一些人不让调查了。
共产党当年为什么能发起人民革命?就是因为解决了中国老百姓的土地问题,打土豪、分田地。当时90%的中国人口在农村,农村90%的是农民,农民绝大多数饥寒交迫,一半收成要交租子,吃不饱饭,他们祖祖辈辈盼望的就是有自己的土地,不再交租。
中共七大报告指出土地革命、农民战争、共产党领导构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内容。解放战争包括三大战役能打赢,其实讲起来就是这三点的胜利。
抗战时,为了联合地主一块抗战,共产党实行了孙中山提出的减租减息政策,但是国民党从来没实行,因为他代表地主豪绅的利益,不可能割自己的肉。共产党在抗战期间推行二五减租,过去农民向地主交50%的租,现在交25%就行了。而且土地公粮由地主交,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一半,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戴着大红花踊跃参军。国民党的兵是拿绳子捆来、抓壮丁抓来的,两个军队一块打仗谁的士气高?不问可知。
为什么讲“抗大抗大,越抗越大”?8年全面抗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5万人发展到127万人,解放区人口由原来的150万发展到1.3亿人口,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是解放军,关键就是减租减息后得到了老百姓拥护,这就为中国革命准备了雄厚的力量,准备了广阔的战场,这也是后来进行战略决战的基础。
二、土地改革和打仗相结合改变了国共力量对比
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占绝对优势,但很快力量对比就变了。关键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土改,第二是打仗。
抗战刚胜利时,共产党想用和平方式改造中国。毛泽东到重庆谈判,43天跟蒋介石长谈了11次,但双方就是谈不拢。毛泽东主张联合政府,解放区和国统区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然后相互竞争;蒋介石不干,非要共产党交出政权、交出军队。
谈判的时候出现了国共两党抢东北的情况,这成为决定国共力量的关键。东北是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谁夺取了东北就能占优势。当时刘少奇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派出11万军队、2万干部抢先进入东北,这一次新的“闯关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共产党到了东北之后,原以为苏联能给大量援助,其实苏联给的援助很少。另外,国民党又派了最精锐的印缅远征军来抢东北,共产党当时没来得及建立根据地,没来得及搞土改发动群众。我在长春上大学的时候,听长春老一代人回忆说,国民党的新六军一到长春老百姓们都惊愕了,他们的衣服和装备都是按照美国兵的标准配备的。再一看这帮穷八路穿的扛的,跟国民党没法比。
当时我们四平保卫战快守不住了,前面有国民党追兵,后面又没有根据地,真的是最危急的时候。怎么办呢?中央修改了东北局副书记陈云起草的《七七决议》,下令赶快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斗地主搞土改,要求东北的干部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四指示》,将过去的减租减息变成土地改革,斗地主分土地。
我当兵的时候,在东北延边地区跟老贫农聊天,他们讲起土改来真是声泪俱下,“没有共产党,我什么都没有,土改给我分了房子、分了车子、分了地、分了媳妇儿。”我心想媳妇儿怎么还是分的?后来我查历史资料,当年《东北日报》的报道就是这样写的,把地主的房屋、土地、车子、丫鬟、小老婆都分给广大贫农。那些穷光棍真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旧社会都是买卖婚姻,他怎么可能娶得起老婆?你给他分了房子、分了地,他怎么会不拥护?
在保家、保田、保卫胜利果实的动员下,青年人都戴着大红花参军了,壮年人推着小推车支援前线,连老太太都能纳军鞋。1000多万人口一完成土改40多万人参军,而且这些人觉悟之高、素质之好是前所未有的,纯朴的翻身农民,为了他们的利益而战。国民党的兵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他怎么会认真打仗呢?两军交战,共产党肯定胜利。
另外,当时共产党还保护工商业。到1947年以后,毛泽东特别强调“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强调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而国民党把经济搞得一塌糊涂,抗战胜利之后三年时间物价飞涨,其根本问题在于官商勾结,利用权力侵吞物资。就票值来讲,抗战胜利时十几块、百元钞票是最大的面额了,到了1948年就是100万的面额了,还有最大的60万亿面额的钞票,蒋介石真是让中国人人变成百万富翁了。
我有一个姨妈,解放前她在湖南当小学教员。她讲当年发工资,会计要先问你要多少斤米面油,然后都是让身强力壮的体育老师去领工资,领完工资买了米面油再发给你,要不然把钱给你之后,你下班去买钱又涨了。到饭馆里吃面,第一碗面一万块,没吃饱再要第二碗那就一万一了。这些不是夸张,当年就是这个样子。一个政权把老百姓的生活搞成这个样子,老百姓都是怒骂指责,军队怎么还有斗志?所以,在国民党统治期形成了第二条战线,老百姓都起来反内战、反饥饿、反征民、反征粮,国民党后方也是一片混乱了。
这种情况下,人民解放军进行决战的时机就日益成熟了,而且选择决战最好的战场第一个就是东北。1947年12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冬季攻势,把东北国民党军压制在沈阳、长春、锦州,占领区仅剩东北面积的3%。
蒋介石想把东北的军队撤出来。当时卫立煌担任司令,想撤都撤不了,他有10多万随军家属,而锦州到沈阳的公路和铁路都被破坏了。如果撤退的话,卫立煌那真跟《三国演义》里写的长坂坡撤退一样了,一出沈阳向辽西,肯定全军覆没。家属拖累太重了,只能在沈阳等着援助。国民党最精锐的集团搞到最后攻不能攻,守不能守,连撤都难撤,这说明什么?就是腐败,每个人老婆孩子,金银细软弄一大堆,最后连撤退都撤不了。
三、首选东北战场决战,实施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也是逐渐形成的。1948年9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决定打一个大歼灭战,一开始想打锦州,后来演变成整个东北的决战。中央本来计划的是争取在1951年解放全中国,结果辽沈战役的胜利把全国的胜利提前了两年。
当时为什么先打锦州?大家看地图,因为攻下锦州之后,国民党军队就跑不了了。国民党如果撤回关内,那就会增加解放长江以南地区的困难。当时,蒋介石还想在锦州附近来一次决战,把东北的部队主力从沈阳调过来向锦州前进,华北和山东部队抽调到葫芦岛登陆,找了傅作义和卫立煌开会准备在锦州来一次决战。林彪形容当时的情景是“摆了一桌席,来了两桌客”。
有没有决心打一场大仗,当时就有一个争论。毛泽东认为只要打下锦州,那就可以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林彪原来的意见是先打长春,长春好打,但是打下长春之后只能加速国民党军队撤退。后来林彪还是同意了军委的意见,同意先打锦州。塔山阻击战顶住了华北的国民党增援部队,罗荣桓、刘亚楼、林彪在锦州前线指挥。回头看,当年在塔山确实打得挺好,锦州西南地区塔山一线连个小山包都没有,在平原地带能够顶住,保证了锦州攻坚战的胜利。
1948年10月14日,人民解放军总攻锦州,5万发炮弹,炮火之猛烈是空前的。除了炮兵,还有坦克,在强大的火力和人民的支援下,国民党防御立刻瓦解了,31个小时就攻下了锦州,整个东北大局已定。
锦州被攻下后,长春就绝望了,沈阳也难跑了。所以锦州解放第二天,长时间困守的国民党守军宣布起义,半个长春城都起义了。在东北剿总副司令、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的率领下,最后蒋介石的嫡系新七军也放下了武器。
接着,东北野战军集中主力30多万大军开始对付廖耀湘兵团。廖耀湘兵团是国民党军队中最精锐的一个兵团,新一军、新六军都在这个兵团里,结果在辽西两天时间就把他们全部歼灭了。
辽西决战结束之后,沈阳剩下的10多万守军基本上也没心思打了,纷纷投降。卫立煌坐飞机跑了,留下10多万人群龙无首,解放军攻击东北剿总司令部,一天之内解放全沈阳。在陈云的领导下,沈阳的接管很顺利,城市完整无损,基本上没怎么打。这是当时沈阳举行迎接解放军胜利入城的大游行。
辽沈战役打了52天,解放军伤亡6.9万人,歼灭敌人47万。俘虏接受教育之后,有很多人都加入解放军了,连带他们的武器装备也补充到解放军中去了,所以开玩笑说蒋介石是最好的运输大队长。
东北解放七天之后,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文章讲道,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后来看还真是这样。当时,东北野战军已是百万大军,一进关后华北指日可下,华北下了再打华东、中原、西北,那就是横扫千军了。就在解放军从东北进入华北的时候,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又掀起一场淮海决战。
四、淮海战役以少胜多,解放军基本夺取了长江以北
淮海战役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1948年9月,解放军解放了济南,粟裕提出要打淮海战役。原来想打一个小规模的淮海战役,消灭敌人18个师,但是辽沈战役胜利之后,粟裕他们改变了想法,可以打一个大仗。然后问中央老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能不能支持?毛泽东最后下决心动员5个省的解放军支援这一场大仗。
现在来看,共产党对群众的支援有信心。因为那时候解放区经济非常落后,运粮食和运物资主要靠老百姓的手推车,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民工的小推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中,解放军60万,国民党80万,但是不能单纯看正面战场上交锋的军队,解放军60万人后面还有220万随军民工呢,平均一个兵后面三个半民工推着车作支援,而且还有340万人在后方筹集运送物资,所以共有560万群众支援60万解放军在前线打仗。国民党的后面哪有人支援,老百姓都避之不及。就是陈纳德组织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空投物资,当年的空运力量也很弱,遇到暴风雪天气更没办法了。
毛主席当时指挥作战有一个特点,三大战役尤其是淮海战役的指示电报后面一般都加一个“一切按实情办理,斟酌执行”。后面从苏联来的顾问看了电报觉得很奇怪,说这不像一个命令,哪能中央军委主席下的命令让下面指挥员斟酌执行的,但这恰恰就是战略指挥的高明之处,一切按实际情况办,可以变通处理,给指挥员充分自主权。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42万人,以32万人围攻黄百韬兵团18万人,另外有10万人和华东野战军13万人牵制国民党60万人,各个击破,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一个兵团。当时国民党军队其实已经下令撤退了,当时徐州剿总司令是刘峙,国民党普遍认为这个人是一头猪,很多人骂守徐州应该派一只虎,你怎么派一头猪。刘峙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婪,当时起义之后解放军迅速突破防线直插徐州和连云港之间的地方,切断黄百韬兵团退路。如果他这时候退的快的话是抓不住他的,但是刘峙把命令压了两天,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连云港附近的海州投资了一个盐店,盐还没卖完呢。后来国民党有人吐槽说一个盐店毁掉了整个会战,黄百韬兵团还没跑,为了增援徐州还从华东调了一个黄维兵团,都搭进去了。这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事件,但是其实是有其必然性的,整个军事机器都腐朽了。
黄百韬是杂牌部队出身,过去是孙传芳的部下,后来投奔蒋介石。最后失败的时候,他要举抢自杀,因为皖南事变的时候,他是参谋长,所以他觉得落在共产党手里没有好结果。他死了之后,蒋介石在南京组织追悼会给他题词“黄埔精神不死”,结果当时参加追悼会的人就很纳闷,黄百韬又不是黄埔学校的,而且整个淮海战役中国民党被俘将军98个,只有这么一个是自杀的,怎么蒋介石要提一个“黄埔精神不死”呢?后来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是黄埔出身的人都不肯死,都做俘虏了,说明蒋介石的嫡系都不肯为他效忠了。
当年徐州一开战,南京的下关都成了难民营,后方机关也在逃跑,蒋介石让他的二儿子蒋纬国开装甲部队去增援黄维兵团,这些部队到了蚌埠都不敢前进,已经没有斗志了,有蒋纬国在那里督战也没用。
淮海战役解放军能够消灭国民党这三个集团就是靠“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各个击破。把黄维兵团消灭之后,杜聿明集团陷入了绝境,最后在雪地里被困了一个月,全靠空投,全军饥寒交迫。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发起总攻,4天之后国民党20万人全部被消灭了,大多数人投降了。淮海战役歼敌55万,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残剩的两个第五军和第十八军全军覆没。
五、平津战役完成战略决战,中国革命战争至此取得决定性胜利
辽沈战役打完之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很快就南下了。当时蒋介石和傅作义各有想法,蒋介石想要傅作义赶快把华北部队撤到江南,能够守长江就行了,但是傅作义不想撤,因为傅作义起家于绥远,他不愿意离开老家,所以向蒋介石保证还能守。
另外,他们有一个错误判断,以为解放军打完辽沈战役之后至少得修整几个月,短时间内坚持一下没有问题。这时毛泽东利用蒋介石和傅作义对东北野战军行动的误判,决定东北野战军不要修整了,马上入关。
当时平津战役成立总前委,由林彪、聂荣臻和罗荣桓组成。平津战役采取的作战方法是“隔而不围,围而不打”。首先是隔断别让国民党跑掉,为什么又围而不打呢?就是让他感到自己还能生存,免得下决心跑掉,等到主力到达之后,再予以歼灭,这就是战略的高超之处。
等到东北野战军主力都进入了关内,完成了对北京、天津的保卫。这时候毛泽东决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先打新保安,堵住逃向绥远的去路,再打天津的塘沽,最后解决北平。
新保安的守敌三十五军,是傅作义起家的嫡系部队,而且接受美国的援助。新保安战斗打得比较激烈,但是也是一天就被消灭了。当时三十五军军长郭景云还比较顽固,一看解放军攻进城,就要求团以上军官到军部开会,还搬来两桶汽油,想要集体自焚效忠党国,结果一个人都没来,他们知道解放军优待俘虏,所以都不想来。
中共中央不想硬打北平,如果文化古打坏了损失就大了,所以想尽量争取和平解决。傅作义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一直在讨价还价,想要建立华北联合政府,幻想保留自己的军队和政府机构。共产党自然是不能答应的。
东北野战军说,如果你在天津不放下武器的话,我就先攻天津。当时天津的国民党守军认为至少能守三个月,而东北野战军讲顶多三天,到前线指挥时讲30个小时就行了,为什么?因为锦州守敌10万,打了31个小时,天津守敌也是10万人,但守敌更没有斗志。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进关之前,先放了十几万国民党军队的俘虏和随军家属,这些人带着大包小包到了北平、天津,实际上都成了共产党的义务宣传员。天津、北平的国民党都知道东北最精锐的部队都被消灭了,再看看遣返的俘虏,知道共产党优待俘虏,他们也就没有心思抵抗了。
最后解放军攻天津就用了29小时,而这还是缓了的,因为进攻的时候很谨慎,不想打坏工厂,只打坏了一个棉纺七厂,因为躲在里面的国民党守军不放下武器顽抗,没办法用了炮火了,除此之外,剩下整个天津城基本上完整无损。天津攻坚战是在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下打的,打的干净利索。而且这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炮兵、装甲兵参战最多的一次,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水平在提升。
这时候塘沽的国民党都跑了,只剩个北平孤立无援。傅作义知道没办法再讨价还价了,于是北平守敌20万人接受和平改编,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了北平,平津战役到此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三大战役一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实际上还不止,这只是战场上歼灭的统计数字,还有跑散了的,当时估计国民党军队损失的数量在200万人以上。
打完三大战役之后,主要剩下两大问题,一个是接管,一个是追击。三大战役快结束时,国民党当局又请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四大国出面调停,希望共产党能够停战。当国民党乞求苏联调 停内战及与中共和谈,斯大林征求毛泽东意见。毛泽东回复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说我们倾向于要南京无条件投降,而且我国革命已经胜利在望,不必再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延长获胜时间。毛泽东向全党全军发出的口号是“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能再半途而废搞和谈了。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司令向全国发布进军命令,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别把城市打坏了,要完好地接收南京、上海。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保全上海,显示了共产党人管理城市的能力。
当时中国最大的企业家是上海的纺织大王荣德生,上海纺织业的半壁江山是荣家控制的。荣德生退隐了,由他儿子荣毅仁接管纺织业。按荣毅仁儿子荣智健回忆,很多人动员他父亲跑到香港,但荣毅仁说虽然我们不了解共产党,但是再来一个政府也不可能比国民党更坏了,我留下来等待解放。
在解放军进上海的头一天,荣毅仁也很惊慌。荣智健回忆说那时总有国民党来敲诈勒索,走了一帮又来了一帮,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打发这些兵。解放军进城那天,外面一阵枪炮声乱响,荣智健跟他父亲一晚上都在屋里等着解放军进屋,但等到天亮也没动静。荣毅仁领着荣智健推开公馆的门一看,进城的部队全都睡在马路上。当时荣毅仁讲了一句话,一个政党能够把军队管理成这样,一定能够管理好国家。后来建设新中国,荣毅仁还当过副主席。
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礼炮轰鸣的时候,其实中国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解放,人民解放军还在继续追击。到1949年末,又解放了除台湾和西藏之外的中国全境。
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已经成功领导了22年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决生存问题,抗日战争解决发展力量问题,解放战争解决决战和全胜的问题,而决战的高潮就是三大战役。
六、战略决战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群众路线的胜利
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包括后面抗美援朝的胜利都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共产党战胜国民党依靠的是政治优势,一个是士气高,再一个就是群众支援。群众为什么愿意支援前线?他们没有工资,也没有奖金,但是共产党给他们发了一个最大的红包,就是土地,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而战。毛泽东讲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是土地问题。不进行土地改革,不打倒腐朽的地主阶级,中国社会怎么能进步呢。
为什么毛泽东赢了,蒋介石输了,关键就在于毛泽东赢得了农民拥护。另外,还有毛泽东指导艺术的高超,而蒋介石的指导艺术笨拙,他总是舍不得放弃,总是犹豫不决,这就是兵家之大忌,想撤又下不了决心。
国民党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吸收教训,第一件事就是土改,但是他没有动地方豪强。国民党到台湾实行的是二元化统治,他直接管理的从大陆跑过去的那些人,这些人只占20%~30%,台湾当地70%~80%的居民则实行自治。后来闹出“台独”,一个很重要的祸根就是二元化组织造成的。在台湾搞民选,国民党肯定下台,因为你是少数,地方势力是多数。
当年共产党人取得了全国胜利关键靠群众,毛泽东很清醒这一点,把党和群众的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解放后毛泽东也一再强调,党的关系搞不好就会失败,所以进北平之前一再强调不要学李自成。
习近平担任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之后,首先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强调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最大的红色基因就是群众路线,当年共产党能够胜利的根本保证就是靠群众路线,三大战役的胜利靠群众路线,今天搞建设也要靠群众路线。
现在我们回顾历史,要强调正能量,就要突出党的领导、群众路线、革命民主主义,让年轻人认识到当年进行的革命斗争是正义的、是光荣的。不把黑暗腐朽的旧中国推翻,怎么会有今天繁荣的建设成就呢?现在老一辈革命前辈的英勇奋斗已经成为历史,他们的功业已经凝入千秋岁月。我们今天继承当年的光荣传统,不是要继承那些具体做法,而是要继承其精神和群众路线。这是我在上海的一位画家朋友李斌的油画作品——《与时俱进》,如果毛主席活到现在也得穿西服打领带。
现在我们强调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也是强军梦。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三点: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天回顾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缅怀历史,是要告慰过去的革命先辈,同时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讲课预约电话:李助理 13811229543(微信)【非培训勿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